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
日期:2013-05-13 来源:未知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这个也许会引起争议:怎么可能!工作都由人来完成,人非圣人,也非机器,怎么可能保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呢?
其实,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与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把工作做对是一样的,错误只是一个几率问题。所以,“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所要求的首先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不仅可以避免因失误带来的损失,还可以让员工本身提高对以后长期工作的要求。
许多员工在工作中只求“差不多”,与第一次就放松要求有关,第一次允许错误,以后也同样允许,只不过针对第一次失误的100%来说,以后的任何表现都是进步,全然没有改进工作方式的压力。这样的态度和自我要求会在员工内心扎下根,如同“植入”了一种“无所谓”的意识,尽管从表现上看来,他们也很努力和敬业,但结果却总是无法令人满意。
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首先明确“做对”的定义,做对就是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根据可衡量的、明确的判断标准评价得出合格的工作结果。关键词是“标准”,标准是保证第一次把工作做对的先决条件。
有一家电子加工企业,近几年由于营销做得出色,市场的机会也好,订单每年呈40%的速度增加。为此,老板几乎每年都要翻倍地招人和扩大生产线,但不管他的投入多大,在管理上做了多么认真的努力,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一直影响着他——工厂总是不能按期完成任务。为此,很多单子他都不敢接。老板多次进行中高层会议协商,但都无法得出结果,大家普遍反映的就是:随着规模扩大,各种成本(包括时间成本)肯定会增加。
正当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一线员工提了个大胆的建议:取消返工的流程,将合格率直接与奖金挂钩。管理层听到这个建议,很是不解。因为取消返工流程,就意味着增加员工的压力,在大家的观念里,还意味着“不可能”。但眼前没有其他办法,老板决定试试。结果,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取消返工流程后,工人们的实际反应是: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竟然如此简单!短短三个月后,这家企业的产量实现了翻番,而产品质量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提倡第一次就把事做对是一种安全、科学而且高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在工作中,我们没有理由假设工作有很大几率做错,而事实上,对于坚持“难免论”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只相信“工作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很正常的一部分”。
提倡零缺陷,并不仅仅是激励员工的士气,而是确实改进流程、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员工价值的一种必要手段。零缺陷并不意味着完美,但一定达标。而且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在工作中下决心做到“第一次”和“每一次”都符合标准。
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首先要保证目标明确,态度正确。因为只有解决了目标的问题,我们所有的工作才能由此展开,工作的方向和准确性才能保证。如果目标本身不正确,自然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形,做得越好浪费的成本反而越多,损失越大。
其次,要端正工作时的态度。深信自己能够,也下定决心,让自己第一次就成功。只有相信自己,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决心与勇气,才能保证在遇到困难和不解时,使自己坚持下去。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还需要我们分清工作的主次顺序与轻重缓急。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原因很可能就是我们没有处理好不同工作的主次关系。我在企业培训中常说,不怕复杂,只怕不知道事情多复杂。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乱。集中精力先完成重要工作,把次要的工作置于第二位,其他可以让他人来替代完成的工作可以放心大胆地交给他人,但必须要进行有效交接和确认。此外,当处于忙乱之时,最可能遗忘一些本该在一定时间里完成的,而又不用费力的工作。因而,一旦自己意识到多项工作可能会同时出现,就赶紧要在纸上记下,或者是在心中给所有要完成的工作排好顺序,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再做什么。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还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多用心总结,将之前工作中的错误进行分类,并找出这些错误发生的原因。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一些常规的错误。如果真的觉得没有把握,我们还可以寻求帮助,同事、上级都可以是我们的求助对象。
工业时代高度分工的特点,决定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仅需要而且可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高度分工使得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成为专家的可能。个体在组织中,不需要多渊博,甚至不需要多全面,但绝对需要且绝对能够立足一点,做深做透。这也是我们《细节决定成败》的基本观点,是我们提出的“精细化管理”中的分工合作原则。
——节选自新作《零缺陷工作》第二章第一节(有删节和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