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细化管理网

新浪微博
出版人说图书:作者与出版机构合作方式有几种? 日期:2020-12-17          来源:未知
  作者出书无非是想传播自己的理念,或总结人生的成败得失,文艺作品则表达人间的喜怒哀乐。所以,作者一定都希望自己作品广泛传播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出版机构作为文化思想传播机构,一方面要考虑国家赋予的文化传播职能;而一方面作为企业,也是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效益。所以,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才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合作的双方,也是双赢才是最理想的局面。
 
  在这里,我就不谈一些出版社承接的国家课题出版任务,这个有相关部门的补贴,我只谈市场书,作者如何与出版机构合作?
 
  我谈4点:
 
  1.图书的价值判断
 
  当作者带着自己的作品与出版机构谈合作时,无论是出版社,还是民营出版机构,都会组织编辑、市场人员、发行人员判断作品的市场价值。当然,那些自带流量的大V们的书,出版机构会抢着要,而且会付出比较高的版税。比如当年百家讲坛的名嘴们;比如已经出过成名畅销作品的名人;比如某些知名企业家的传记;比如现在处于风口上的电商运营作品;比如一些知名的讲师、培训师的教材;这些直接能给出版机构带来效益的作品,出版社为了争夺这些“头部资源”,可以付出10%以上的版税,而作者也会有很高的收益,每年也都有知名作者版税收入排行榜,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自己去查。
 
  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对图书的影响,畅销书量级的下降,拿高版税越来越难了。第一讲中,我讲过,2015年以前,没有10万册以上,甚至20万到50万册,都不好意思称为畅销书,而这几年,能销个二万册、三五万册的就可以称为畅销书了。
 
  所以,图书的价值决定于社会的认知和市场的销量,作者与出版机构讨价还价的底气来源于作品的价值判断。
 
  2.合作出版路子也很宽,努力让作品面世。
 
  成为畅销书作者或长销书作者确实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这并不说明你的作品没有价值。只是确实这几年图书市场整体是下滑的,除了少儿图书以外,其它品类的图书市场下滑都比较严重,特别是经管类图书。
 
  很多作者想使自己的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出版机构可能判断,首发量达不到3000到5000册时,就不敢出了,咋办呢?那就需要合作方式上的变通。比如前期先不要求版税了,给出版社一定的赞助合作费用,或者约定回购一部分图书,前面说了,毕竟出版机构也是企业,也要养员工,要有办公费用,要向上级单位缴纳税费。
 
  那么,如果图书畅销了怎么办呢?双方可以约定达到一定销售数量后,比如超过5000册,要求出版机构付一定的版税。当然,如果是出版新人,版税也不能要求太高,一般是6-8%合适。
 
  3.合作分成也是好办法
 
  当作者的一部作品,双方对市场都没有把握时,而且对市场又有一定的乐观期待和判断时,双方可以采取合作利润分成的办法。首批书少印些,比如最低量3000册,收回成本后,双方事先商议好分成比例,因为图书的成本就那么几项,很容易算清楚的,除去成本后,双方4:6、5:5分成都可以,关键是看第一批钱是谁投的,分成的时长一般是三个月一结算。
 
  法国有句谚语:“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一致的。”合作共赢,双方就要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及利益上考虑问题!
 
  4.关于在港台出版
 
  在与作者谈合作时,遇到一些作者常问我去港台出书的事,当然,现在也有出版机构打广告,说什么正规的海外书号,正规出版社,这一点上我劝作者要慎重,再慎重。
 
  海外的出版机构是登记制的,出版社就跟我们办一个公司一样,你是可以去那里出书,但是一方面港、台中文图书的市场很小,二是海外出版的图书也很难回大陆公开销售,三是学术著作评职称时,单位也不认。
 
  所以,不要被某些广告忽悠了。
 
  当然,港台与大陆的图书版权交易是另一回事儿,找时间另谈。
 
  谢谢各位书友。
 
  作者:
 
  朱新月,企业管理出版社华阅分社 总编;中国科学管理学会企业管理专委会 副秘书长。电话、微信:13910873125
北京博士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886号-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0号豪柏大厦C1座6层    邮编:100044
电话:010-68487630 / 13910873125    传真:010-68712811
友情链接:博士德知识传播机构    中国执行力培训网    中国精细化管理网    欧博制造业咨询    北京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