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细化管理网

新浪微博
德国“高工”是怎样炼成的 日期:2019-04-29          来源:《今晚报》)
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总是与耐用、可靠、安全、精密挂钩。如今,“德国制造”就如同精品保证,这种信任感的建立离不开在德国备受推崇的“高级工程师”精神。它并不仅仅是抽象的精神,更有一套细致的培养机制。
德国从小学教育开始,就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为父母、朋友制作生日卡或节日礼物。德国有个传统的儿童节日叫马丁节,过节的重要方式是晚上儿童举着灯笼跟着骑士马丁去游行。每年马丁节前,老师都会和全班同学一起制作纸灯笼,那一周的课程内容就是设计样式、寻找材料并制作出漂亮结实的灯笼。马丁节夜晚的大游行,简直就是各个班级的自制灯笼大展示。
德国孩子有自己的储蓄罐,里面的零花钱是他们通过做家务活、替父母擦车、为邻居花园剪草等劳动挣来的。德国小学教学还包括集体郊游、野外露营、大自然探险、足球比赛等等,经历了好动童年期所神往的各种户外野趣,他们锻炼得更加独立坚强。
度过四年轻松快乐的小学时光,孩子们已积累了一定的体能和眼界,进入中学后便开始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上逐渐加强。每周一次的工艺课,他们学会了制作较复杂的杯子、陶盆及各种造型的艺术品。所以,他们挣零花钱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比如给低年级学生做家教,照看邻家小孩等。
等到高中毕业,迈进“宽进严出”的德国大学,艰难辛苦的治学之路才刚开始。德国大学一般没有分班制度和辅导员,从联系学校、选择专业、报到注册、寻找住房,到选择课程和复习考试,再到半年工作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验课题等,全靠学生自行安排筹划。
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应用型高教机构,被称为德国产业一线工程师的摇篮,也有人说它是战后德国经济奇迹以及实体经济长盛不衰的一台发动机。在德国,共有200多所应用科学大学。
德国培养工程师非常注重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和实践的无缝衔接,也为企业甄选合适人才提供了直接渠道。在教学中,除少数昂贵的精密测量仪外,学校还尽量让学生使用生产一线的“真家伙”。一名学生说,如果不参加和完成实验课,就不能毕业。
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是德国培养工程师的传统与特色。德国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企业制胜主要靠人脑,这就要求德国“高工”能更快设计出高效能、专业化的尖端产品。
德国教授极其严谨,学生考试不及格,绝不手下留情。越是精英大学,要求越严格;越是理工科,创新越重要。在一路不断淘汰中,闯过一门门严格的考试,最终拿到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以真才实学走进“德国制造”工程师队伍。
德国应用型高校对教授的要求也很有特色:所聘教师不仅要取得博士学位,还至少要有五年实际工作经验,其中至少三年是在校外企业或研究机构工作;教授向政府部门申请研究经费时,也须证明课题有企业参与和部分出资,能够保证研发成果投入实际运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往往会与德国公司建立网络关系,以利于学生日后实习以及教授的知识更新,这也体现了应用科学大学与经济界合作紧密这一特质。
“德国的教育宗旨是使学生成为能独立思考的有创新能力的人。”德国工程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转自《今晚报》)
声明:本次所发内容均用于学习交流,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北京博士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886号-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0号豪柏大厦C1座6层    邮编:100044
电话:010-68487630 / 13910873125    传真:010-68712811
友情链接:博士德知识传播机构    中国执行力培训网    中国精细化管理网    欧博制造业咨询    北京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