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细化管理网

新浪微博
精细化管理的研究方法 日期:2013-06-28          来源:中国精细化管理网
  精细化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的科学,它是随着组织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必须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对于中国的营利和非营利组织来说,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个性,其在不同环境背景、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配置下都会有不同的管理要求,没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总之,应当以不断变革的发展观、具体分析的方法、实证的方法、辩证的方法、实验观察的方法作为研究工作的方法论。
 
  不断变革的发展观
 
  变革、改革、革新、组织创新、流程再造……人们对诸如此类的词汇似乎已经耳熟能详。不可否认,在过去的30年,改革一直是我们的主旋律,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股份制企业改革;从政策改革,到制度改革……我们在社会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变革是市场经济的唯一法则,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则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终会被淘汰出局,但对于真正的组织变革,我们还不甚了了。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种“明星变流星”的现象,一批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要么陷入困境不能自拔,要么关门倒闭,因此便有了“成功是失败之母”这一命题,严格来讲,这个命题应该再加一个边界条件:若不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不及时进行变革,则必然导致失败。当然变革不一定有效,但不变革肯定无效。
 
  约翰·P·科特(John P Kotter)作为哈弗商学院领导学领域的著名教授,通过留心观察100多家试图把自己改造成更具竞争实力的公司,从比较成功的案例中总结出如下基本经验:
 
  1.变革过程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总结起来,常常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跳过其中一些阶段,只会造成一种快速发展的假象,绝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2.在变革的任何阶段中出现的关键性错误,都会造成毁灭性影响,会阻碍变革,否定经过艰苦努力而取得的成果。也许是因为我们在企业变革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因此,即使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士,有时也难免会犯大错误:
 
  错误1:缺乏足够的紧迫感;
 
  错误2:未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联盟;
 
  错误3:缺乏远景规划;
 
  错误4:欠缺对愿景规划的沟通;
 
  错误5:没有扫清实现新愿景规划的障碍;
 
  错误6:没有系统规划和夺取短期胜利;
 
  错误7:过早地宣布大功告成;
 
  错误8:未能让变革在企业文化中根深蒂固。
 
  既然组织本身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就必须把不断变革的发展观作为学习和研究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方法论。
 
  具体分析和实证的方法
 
  精细化管理作为应用性、实践性科学,尤其需要用具体分析和实证的方法,因为应用性、实践性科学的共同特点是:研究实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作出分析。
 
  我们要了解一个组织的基本管理状况,首先要进行初步诊断,之后再进行系统诊断,通过行业现状分析、相关政策分析、标杆企业对比分析、价值链的SWOT分析等管理技术手段,用精细化管理的思维方式和工具方法,用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用翔实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精准掌握公司背景、管理诉求,提炼关键要素和明确问题点,据此来提出有针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要从精细化管理体系出发,建立这样解决管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输出效果看成绩和问题,从管理环节寻找经验和原因,从理念和规则寻找造成问题的真正根源,针对问题和根源提出改善方案,执行改善方案以提升管理的输出效果。从本质上说,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的闭环过程,只有在这种闭环的循环过程中才会彰显管理的持续提升能力,才会使管理工作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完成战略、目标落地的价值主张。
 
  辩证的方法
 
  科学论断和假设的形成,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无论是对企业中有关战略性的假设、目标性的假设、资源性的假设、竞争性的假设、信息性的假设、人性的假设、人的行为的假设、人际关系的假设、企业道德的假设,都要遵循辩证的原则。
 
  下面我们以精细化管理为例,说明研究企业管理精细化到什么程度时,必须坚持辩证的方法。很多企业在运用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常常提到,我们一直在坚持对管理的目标、计划、岗责、制度、规则、考核等要素不断细化,以期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但从实践效果来看,并不理想,有时还造成了成本提升、效率下降,在这个问题上,很多管理者一度对精细化管理产生质疑。
 
  我们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不难发现,精细化管理细化的程度,首先取决于管理的系统化,对于营利和非营利组织来说,当管理的系统化能力不断提升时,必然要求各个管理模块的细化程度不断深入,而相应的信息化工具的使用,也对模块的细化程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完成精细化管理的全面要求,如果只是单一从某一管理模块出发进行不断细化,这样产生管理成本提高、效率降低等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实验观察的方法
 
  学习、研究精细化管理,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管理学家和管理顾问们为了解决企业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总是以理性或科学的理由去获得具体的论据。他们忠实于他们观察和体验过的论据,这也是管理诊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他们首先提出促进研究的一系列概念和模式,被研究的企业,团体成员往往愿意参加,但并不对可能促进这种研究的智能问题感兴趣,而对研究的成果非常有兴趣,并愿意积极参加研讨。
 
  实验观察的方法是将企业成员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把包容“局外人”当做主要激励因素,这些局外人在这里往往被称为“管理咨询顾问”或“实验者”。在典型的精细化管理环境中,被研究者必须与助手和顾问的合作。在研究对象与助手之间、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其心理状态是完全不同的,从而导致在他们之间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关系,得到了不同的资料,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各项标准,并完成调查研究。
 
  在企业中,实验观察的方法包括与被调查人的访谈,现场观察、了解战略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过程中涉及精细化管理的各种内容,激励被调查人揭示企业管理中的有关问题等。
北京博士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886号-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0号豪柏大厦C1座6层    邮编:100044
电话:010-68487630 / 13910873125    传真:010-68712811
友情链接:博士德知识传播机构    中国执行力培训网    中国精细化管理网    欧博制造业咨询    北京培训网